身兼葡萄酒講師與記者身份,每次受邀參與媒體採訪團,我多半都相當興奮,因為又多了一個好好了解某個產區的機會。過去十年,隨著受邀機會與經驗的增加,自己也開始清楚那些行程對我是有幫助的,那些我則該謹慎婉拒邀請。
多年來,參與了相當多的媒體行程,到目前為止印象中應該不超過三個是整個行程中幾乎沒有記者會有所抱怨的。畢竟,若非受邀單位的媒體公關們對每個記者所代表的媒體所需的文章角度有著詳細了解,實在很難面面俱到。尤其當行程參與的記者眾多,又來自全球四面八方時,困難度又相對增加。
上週在義大利的皮蒙(Piemonte)參加媒體團。 這兩年受到許多義大利公關公司的關照,我甚為感激。這次參與的媒體行程,據說是當地葡萄酒公會第二次舉辦而已,之前也沒聽過這家公關公司。也因此,參加之前,我便要求他們給我去年的參考行程,這樣我可以有所依據來考慮自己是否要參與。尤其皮蒙產區的高貴酒款目前並非我的最愛;我偏好平易近人的產區。
出發前三天收到詳細行程表,一看,連續四天早上都是盲飲,四天近200款,想說一天50-60款其實對高單寧的年輕Nebbiolo來說,已經有點多了。但看到下午行程只有安排兩間酒莊的參訪,那整體來說還算可以接受。
第一天正式行程開始,我們一早在教室裡坐下,大家在兩個半小時內安靜地品飲第一天的56款酒;雖然有幾個記者對這樣毫無選擇的方式感到相當反彈,但我選擇專業迅速地撐過了高單寧地獄(品飲紀錄會另外在英文Substack中發表),隨即回飯店趕些工作。
午飯後,公關將我們分兩組,各去不同的酒莊,說兩小時後會再相互交換。一到酒莊,代表僅用15分鐘的時間帶我們迅速看了酒廠,並品了兩款酒,隨即要我們換到另一個接待區,而裏頭滿滿的酒與人!
因為所謂兩個酒莊的參訪並非只品兩個酒莊的酒!
他們安排15個酒莊代表每人以六分鐘的時間讓我們品嚐三款酒,所以一款酒只有兩分鐘的時間,我們一但發問,代表則沒辦法趕完三款酒。這一來,記者們罵聲連連。但還是必須維持記者的形象,所以在這兩小時內,我們品了45款高單寧葡萄酒。
結束了第一場酷刑後,我們又轉戰到下一個酒莊,繼續同樣的口腔酷刑。而第二間酒莊,我們這小組被安排在又陰暗又寒冷的地方品酒,心情真的是難以形容。這一天,從早上十點到下午五點,我們品嘗了150款酒,90%為高單寧。晚上還有四個酒莊代表陪吃飯,又得禮貌性的品嘗,這一天是很難得的會讓我痛恨年輕Nebbiolo的一天。
讀到這裡,我想有些人可能會覺得說我們這些記者得了便宜還賣乖,吃喝都免費還意見那麼多。但是這樣的行程絕對不是輕鬆地玩,從來也不是所謂的渡假,因為我們雖然有受邀的單位來支付所有的費用,但是我們在行程結束後是要能生出文章來交代的,因此絕對是工作的行程。通常也根本沒時間去看看我們所在的城市,也就是說沒有一刻是真正放鬆的。也因此,這類行程的安排是絕對需要有專業公關來協助做規劃。
公關: 是客戶的顧問還是幫客戶做手腳工作
在完全進入葡萄酒界工作之前,我的背景是媒體公關。自從在英國研究所唸觀光行銷碩士時接觸了行銷溝通領域,並將之當成我的論文主題之後,我就對此充滿興趣。回到台灣,第一個工作是在五星級飯店做餐飲部的公關企劃,之後轉戰奧美公關,最後落腳於法國食品協會做專案與公關的工作。近六年的公關經驗看了許多也辦了許多活動,而在專業公關公司奧美公關的那一年也讓我學習到公關角色的拿捏。
公關可以是幫客戶做手腳工作的角色,也可以是提供專業建議的顧問,端看你怎麼定位與拿捏這個角色。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次是在奧美公關,當時我們剛獲得一個外國觀光局的新客戶。不久後他們在台灣參加旅展時,我跟主管也去捧場。客戶看到我們來,便要我們幫忙挖冰淇淋給參展客人。
我忘記當時主管是用什麼方式婉拒,但我清楚記得後來主管跟我說,這冰淇淋若一挖下去,以後我們給客戶的印象就會加上可以去做手腳工作的這一部分,而忘了其實我們的角色是顧問,是用我們的專業以及與媒體的關係,幫助客戶塑造出最正面的形象。冰淇淋,他們可以請工讀生來挖,不需要也不該要我們去做。當時才二十多歲的我,覺得主管真的太跩太有膽了,有被帥到。後來我才發現把自己的角色搞清楚,才是讓客戶看得起也受到尊重的一個重要方式。當然,有時這也可能會得罪客戶,尤其是不清楚公關到底是幫忙做活動執行,還是顧問,還是兼具,所以拿捏的準確度是來自專業公關的經驗累積。
因為有公關背景,讓我在每次去參與媒體採訪團時,都對公關們有蠻大的親切感,通常我也是那類比較好說話、意見不多的記者。
但這一次的行程,讓我看到公關公司的無奈。我相信邀請我們這十多個記者的公關,事前都有做過功課知道我們的屬性。但很可惜的,在行程安排上,恐怕是很難說服代表三百多個酒莊的公會客戶,讓他們了解記者也是人,一天品嘗150多款的葡萄酒或許對專寫酒評的媒體極有用處,但對以故事性為主的記者們,這樣的安排效果奇差無比。舉例來說,第一天晚餐坐我旁邊的酒莊代表其實我兩小時前才見過,但我根本沒記住她的長相或酒莊名稱,還得翻看照片與我的品飲紀錄才知道我還真的見過她。所以實在是蠻可惜的,對酒莊來說過與不及都很難達到所預期的效果。
期待有一天,葡萄酒公會與其所採用的公關公司,能在深入了解每個記者的屬性後,找到一個較為雙贏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