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個認真(或任性)做自己所愛之事的人,也只有真的懂我的人才會知道我個性其實頗內向,很挑朋友,又慢熟。但若是工作所需,我也能暫時擺出專業所需的外向,能夠人來瘋,算是絕對的專業公關人才。
回想這20多年的職涯中,有幾個蠻重要的里程碑。
影響我個性最深的工作要數在大學畢業後待在印尼Bintan島Club Med的那一年。
那是我第一次自己隻身長久在異國工作,而且所做之事絕大部分超出我原本個性的舒適圈。
但正如我在職涯中走的每一步,多數都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為什麼去嘗試一份工作,也知道自己喜歡並適合這工作,因此認真去做,不被自己的真實個性束縛住。
在Club Med度假村中,每晚工作人員(G.O.)都要上舞台表演,要帶動氣氛,吃飯也都得跟客人一塊吃。這一年我做了很多一輩子不可能做的事,像是穿迷你裙,還有在台上跳類似紅磨坊的大腿舞等。現在看到當時的照片,還真會驚訝於自己年輕時的尺度之大!
那一年的工作性質,與我的真實個性有著極大反差。但也讓我了解,對於工作,只要我喜歡,原來我的彈性頗大。
不過,我也絕對不是沒有底線的。
Club Med一年,來自世界各國年輕男女同事們朝夕相處,荷爾蒙旺盛的很,當然有人喜歡過我,我也有暗戀過人。也曾有男同事追著要進我房間,而我為了躲開,一生從沒跑那麼快過。
總之,短短一年的工作經驗,卻可以回憶一輩子,因為那段特別的日子宛如是看著別人的故事,但卻是年輕時真正完全放開過的自己。
若影響我個性最深的工作是Club Med,那麼影響我職涯規劃最深的則是Sopexa(法國食品協會)的那三年。
在英國讀完碩士後回台灣,先後做了飯店公關與奧美公關的職務。在奧美快到一年時,突然有個新的工作機會。
當時同在奧美但不同部門的好友被獵人頭公司挖角,但那個工作她覺得自己不適合,而把我推薦出去。那是法國食品協會(Sopexa)的工作,當時我覺得就像是為我量身打造般的合適。
我從大學起就很喜歡法國文化與氛圍,加上又有生活時尚產業的媒體公關的經驗。當時即便雖然不懂葡萄酒,但也不排斥,而且僱用我的老闆自己也是商業管理背景而不具葡萄酒產業背景。
就這樣,我錄取了這份工作,那三年也完全改變我職涯規劃。讓我從觀光人變為葡萄酒人。
當時的Sopexa編制有五人,算是公司的黃金時期。我的主要工作是負責不同的葡萄酒專案以及媒體公關。一開始,我雖不懂酒,但問題不大,反正我用創意取勝,跟媒體關係也不錯。但幾個月後,開始覺得有點吃力。不懂葡萄酒又不太喝這點開始變得有點綁手綁腳。
同事雖然都對我很好,但偶爾我也感覺的到自己的不懂不喝讓自己說話「大聲」不了。
其實當時的問題在於,我覺得葡萄酒喝起來都很像,都是酒精的味道。我不知道到底有什麼好喝? 即便如此,我可以從知識面、從故事面去理解葡萄酒,去找到賣點,我自覺何必硬要去喜歡或去喝它?
就跟之前在奧美做Nokia手機的公關一樣,葡萄酒當時對我來說不過是個產品。
但是,這一切在一場餐會中改變了。
那是一系列的法國地區料理與地酒的餐會,我們全台各個法國餐廳走透透。這一晚的主題是阿爾薩斯。
這一晚讓我遇上了自己的啟蒙酒 Gewürztraminer (格烏茲塔明納)。
在接受到Gewürztraminer的啟蒙之前,葡萄酒之於我就是個「有酒精的產品」。但這一天之後,葡萄酒變得是個有著各種香氣(果香/花香)的酒精飲品。
這樣的初體驗激發了我的好奇心,使我開始對葡萄酒有了興趣。這一來,法國食品協會的工作之於我,真是完美不過了。那三年,是我從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完整結合興趣與專業的工作。
當然,葡萄酒也就此與我結下不解之緣。
三年之後,因緣際會,我移居到英國,展開了新生活,也開始對葡萄酒產業不離不棄。
[下周待續]
這一集的內容正好也在最近朋友剛放上的podcast有提到,也歡迎去聽聽,可能也蠻生動的。
podcast 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