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進入英國葡萄酒產業 Part 5
這篇文章交代了我到英國的前六年的職涯,與葡萄酒業無關。但我總記得要莫忘初衷,鎖定目標勇往之前,即便路程漫長又坎坷,也要記得適時停下來觀看一下沿途的風景。

剛到英國的前幾年,我跟葡萄酒產業的唯一連結是幫台灣的出版社翻譯葡萄酒文章。當時,英國Decanter 雜誌剛到台灣出了中文版,內容百分之八十為翻譯英文版雜誌文章,其他才是當地的內容。我躬逢其時,翻譯了非常多的內容,藉此間接累積了不少葡萄酒知識。
不過,相對於故鄉台灣。初到異地於英國定居,在我所鍾情的英國葡萄酒產業,我所能選擇的工作倒是十分有限。主因是我沒有英國葡萄酒業界經驗,加上我自己也覺得對英式英文的掌握能力依舊有限,需要更多時間去慢慢融入。
這段時期,我所找的工作以能快速累績溝通能力與薪水的考量為主,倒沒有強求一定要到葡萄酒產業裡。正因為這樣的考量,我放棄了去在倫敦以辦葡萄酒消費者品酒活動出名的Vinopolis工作,因為薪水好少,我怕養不活自己。
我一直清楚,不管結婚與否,不管是否人在異鄉,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能夠經濟自主。
巧的是,我在Vinopolis入職訓練的第一天,接到了先前在星巴克打工時的店長給我一通電話,邀我去幫他擔任另一家英國知名連鎖咖啡店的店長。因為是全新的展店計畫,所以我要管的是一家還沒裝潢好的全新咖啡店。一切從零開始:從雇用員工,教育訓練到管理全店收益等都是店長職責。
我覺得這工作相對有挑戰性,薪水較好,所做的內容又是我沒做過的,所以便棄葡萄酒選擇去做咖啡。但我為台灣葡萄酒雜誌的翻譯工作沒停過。因為那成為我跟葡萄酒的唯一聯繫,我清楚既然英國葡萄酒業界是自己有朝一日想進入的產業,那履歷表上便絕對不能完全跟酒業沾不上邊。
而正是因為持續不斷的翻譯,幾年後也因緣際會開始幫台灣酒訊雜誌寫專欄,因此具有媒體身分,這對我後來進入英國葡萄酒產業有相當的幫助;但那是後話。
店長當了一年,之後帶著因在店內樓梯間扛著碗盤上下奔走一整年所練出的結實四肢,我決定換個跑道。
確定離開咖啡店後,我把履歷表開放上網。有了一年英國知名連鎖咖啡店店長經歷,突然之間,我變成相當搶手的店長職位人選。職缺從果汁店、珍奶店、義大利餐廳到咖啡廳,無所不有,但沒有一個是我想要的工作。
有趣的是某天接到一個面試邀約,竟然是英國最為知名的亞洲超市之一。但找人的店是位在倫敦郊區而非市中心。
我的工作經歷跟超市店長八竿子打不着,但我是個好奇又喜歡面試的人,所以決定去試試。
從家裡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地鐵才到這個超市。天啊,這完全不是我心想的小型超市,這也太大吧,就像超大型的量販店。
跟帥氣的老闆面談愉快。年輕老闆剛接手家族企業,有相當多創新的想法,可能也因此覺得我的行銷公關以及實際管理咖啡店的經歷會對傳統的亞洲超市有所幫助。他問了我很多問題,我也都能一一回答清楚。然後,就是回家等下一步。
這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反正只是去試試,也毫無得失心。
結果,兩三天後,人資部竟然通知我錄取了。我自己都覺得太誇張,但因為薪水不錯,加上覺得年輕老闆相當好相處,而且我自知學習能力佳,所以就答應了這個工作。
剛到的第一週,是去市中心的分店受訓三天。
這三天我就跟著分店的經理一起,把能學的都學起來。第二天去各部門實習。其中一個是在生鮮部拿大菜刀學剁肉。
我就這樣穿上白圍裙跟菜市場的肉販攤位一樣,依樣畫葫蘆地給剁起肉來,雞肉,豬肉,牛肉,帶骨,無骨,樣樣學。切了一兩小時的肉,還算可以勝任。我心想,連用大刀剁肉都搞得定,其他應該沒什麼難的吧?
三天的訓練結束後,我開始回到郊區分店任職。
沒想到,這竟是惡夢的開始。
原本以為我應該是會跟年輕老闆一起工作。但我忘了,公司還有幾家分店,大老闆當然不可能只在一間店。駐店的是老闆的母親,老闆娘第一天見面就給我下馬威。她說: 「你們這些行銷碩士有著漂亮的學歷,但在店裡,重要的是實地親手做,而非紙上談兵。」 我心想若她見識過我在管理前一個咖啡廳時得實地帶頭掃廁所,扛著杯盤上樓下樓的模樣,就不會說出這種話來。
剛開始幾天還好,但之後老闆娘開始嫌東嫌西。說我這個做得不好,那個也不行。在一個星期日下班前,她再次說了相當不順耳的話。
我雖嫁給義大利人,但因為住我們英國,從沒機會體驗到任何婆媳問題,而且我婆婆人非常好。但類似於婆媳問題的狀況,竟讓我在這個超市給遇上了。
那個週日的一席話,成為壓斷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天下班後,即便心中積滿被叨唸後的不爽,我依然去週日晚上的教會做晚崇拜。在唱某首內容是「只有耶穌能安慰你心靈」這類的詩歌後,眼淚開始潰堤。雖然我沒相關經驗,但我猜應該是那種可能類似好媳婦被惡婆婆欺壓後傷心欲絕的那種程度。
一路哭完主日崇拜全程,再繼續在公車一路默默流眼淚到家。看到老公後繼續哭,停不下來,最後只好要他打電話跟我老闆請辭,說我隔天不去上班了。
第一次發現自己這麼沒用。但人已經在毫無靠山的異地,還要忍受雇主的冷嘲熱諷,士可忍,孰不可忍,老娘不幹了。
年輕老闆要我休息兩天,星期三再回去跟他好好談談。同時,他也會要求他母親不要管太多(猜想可能過去也有前例)。即便百般的不願意,我還是如期回去跟老闆談,當然還是決定離開。因為還在一個月的試用期內,按規定只需一周的告知期。一周後我便正式離開這個短命的英國亞洲超市店長職位。
老實說我現在根本忘了老闆娘的長相,也不記得她在那個星期日到底說了什麼。但我深深記得當時身為英國新住民,一個異鄉人受委屈時心裡的難過,與當時在教會時心寧所受到的撫慰。這個經驗也提醒了我,今後明明知道不適合自己的工作,絕對不要再去浪費自己與別人的時間。
這個經歷是我一生職涯的最低潮。
但正如國中成績普通又不喜歡念書的我,由於國中三年在所謂的前段班,不斷地在體罰的威脅下,不得不逼自己念書,而在高中聯考竟然意外地考入當時第四志願的景美女中。可惜自己的零實力到了第一次月考就露了餡。當時在完全沒有老師逼迫的情況下,我連何時月考都不知道。就這樣,有生以來第一次考了全班的最後一名。
那時,當國中老師的媽媽在知道後竟還一笑置之。畢竟,她說「要能考到最後一名真的不容易」呢! 從那時起,我就懂了。人遇挫折到了谷底,若要活命,只會剩下往上爬的唯一選項。
經過了超市店長的挫折後,我清楚之後不管如何,店長職位都吸引不了我了。我決定只找個坐辦公室的職位。
而之後四年,我真的好好的去當英國行銷問卷公司的辦公室助理,一做四年。工作穩定又輕鬆。我在這四年幾乎等於是半退休狀況下,翻譯了多本葡萄酒書,也開始念了WSET四級證書,甚至小孩都生了。可見得我過得有多愜意。
四年在這樣一個全為英國人的公司,完全如同沉浸式的學習英式英語以及英國文化。至此,我在英國也一轉眼,待了近六年的時間。
我覺得,我好像終於準備好要去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了;那就是,進入英國葡萄酒業。